Version Flash | English version

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看法

DSL Collection

< Back
发布 2008-07-07
/2:00
人在旅途,人在入口

文/尹秀珍

中国的开放使得其内部与外部开始有了“对流”。而全球化的趋势,又使很多的人生活在旅途之中。机场、站台、交通中转站等场所成为了“第三空间”。它具备过渡、转接、通过等替代功能,而这个空间又把时间划分成若干段落,使得此“时间”像电脑前的“时间”一样,变得飞快。而这些空间非常中性,几乎全世界的机场都是一样的。在这个空间中,原来的空间、时间、心理、身份、文化属性、意识形态等等都发生了偏移。
当你进入一个空间时,也就意味着出了另一个空间。而这个临界点就是入口,从这个意义上讲,出口也是入口,入口也是出口。在两个空间交换时,人是否已准备好被检查或自我检查。“入口”又是第三空间中的第三空间,它成为了时间短暂又不能不面对的空间。人在通过时,脑中被迫地成为空白,人在入口也是今天全球化和恐怖主义时代的特征之一。我们生活在入口。
我的作品《入口:连续的空间》要做的是将 “入口”作为一个连续的空间,使它在不同的空间产生不同的功效。像连续剧一样不断的发展,成为一个连续的事件。
我制作一个大件行李的安检入口(外形与原件相同),内设有不同的变化,使得这个用于扫描危险品的安全入口,成为了一个可以有多种用途的第三空间。而这个模糊的空间将与它所在的空间形成一种关系,我试图用这种关系填补人们经过或停留它时的脑中空白。

 


关于《时尚恐怖主义5》
文/尹秀珍

上海:中国发展的象征。世界的东方明珠。城市中的高亮词。
外滩:上海的地标。新旧历史的缩影。炙手可热的地段。豪商巨富品牌的聚集地。
外滩三号:“资”时尚的去处。
时装店 :满足时尚需求的场所
安全检查系统:恐怖主义和危险因素的过
机场:全球交通的中转站滤器。
武器:具有杀伤力的攻击和防御的工具
玩具枪:不具备杀伤力,但充当潜教育功能,具有潜在危险的玩伴。
衣服:遮体御寒、表达个性、显现身份、伪装的人的第二张皮。
尼龙丝袜:塑造优美曲线,紧贴肌肤,改变形象特征的另类时装。
恐怖主义:当今世界极具威胁的势力,用暗对明、以弱敌强的非常规手段。制造恐慌的不安定因素。

《时尚恐怖主义5》,是我的“时尚恐怖主义”系列的第五个项目。 实际上是一个时装店,这个时装店开在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中,与在一、二楼的时装店形成了连带关系。并把这座建筑和它的内容融合。在上海开这个时装店正合时宜,把以上词语并联在一起,使它们之间产生互文关系。这些词所代表的元素成为了这个作品材料的组成部分。这个时装店是由服装、武器和“安全检查装置”组成的检察系统。当然在这里的检查已失去了它的实际性。但当观众和顾客进入这个“检查系统” 时,是否已准备好了自我检查?

这个系统除了上述元素外由以下部分组成,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作用。

1,《入口》:这是一个被设计成家具的安全检查机,已经被使用了两次。这一次成为了时装店的大门。(参见附录《人在旅途,人在入口》)

2,《传送带》被设计成有座椅和床铺功能的行李传送带,成为了传送包括人在内的各种“行李”的交通工具。

3,在传送带上摆放着《时尚恐怖主义4》,这件作品用从不同地区收集来的使用过的旅行箱作为材料,这些旅行箱都无数次地经过许多国家的安检系统,最老的旅行箱已有近70岁的高龄,它们终于完成了工作在主人家安静的休息。这次的“返聘”使这些带着不同经历的旅行箱与用带着不同人经历的衣服做的武器和飞机上不能带的疑似武器的工具一起成为了“检察系统”的一部分。

4,《试衣间》是一个组合的航空检查箱,是自我审视的场所。

5,《收银台》是另一个安全检查机,它成为了一个办公家具。


6,《尼龙丝袜服》是由尼龙丝袜设计而成,并由玩具枪支解构改变服装的外形,但它同时又能改变人的“面目”,塑造人的肢体。

7,《枪服》这是一组由AK47长枪和左轮手枪形象用穿过的带着人的经历的衣服制成的时装。在这里并没有传统的设计,只是将这些枪支的形象放大,穿在人的身上,用人的身体改变和解构枪的形象。并用枪的形象武装身体。

8,《枪》这是一个用从近40部电影中剪辑的由上千个开枪镜头组成的录像短片。我们不知道谁是开枪者和射击目标和目的。枪战形成了一种暧昧的状态和激烈的情绪。

9《试装》是请几位时尚青年在外滩三号的顶层试装拍照录像。背景是著名的上海景象:外滩和东方明珠塔。

关于《国际航班》
这件作品是由从全世界搜集来的被人穿过的衣服制成的。曾先后在北京、新加坡、东京、旧金山和悉尼展出。每到一处新的展出地点,就会添加当地收集来的旧衣服,所以,这件作品的体积和重量也在展出的过程中不断增加。

 

 

 

 

 

变化和历史

文/冷林

尹秀珍以其杰出的对作品的感觉描述展现出中国90年代某种因急剧发展从而导致的个人化态度和对历史的新态度。从1994年开始,她正式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中国当代艺术舞台上,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她的作品基本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围绕着个人经历和生活的作品;另一种是结合具体的展示地点来唤起对某种公共性主题的注意。在《衣箱》、《毛线》、《尹秀珍》等这类作品中,尹秀珍径直把个人的生活的东西带入到作品里。在“衣箱”中,衣箱和衣物都是艺术家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尹秀珍用水泥把衣物固定在衣箱里,以此来固定和制造某种个人纪念物。个人的价值和经验以无可附加和无法取代的方式被凸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这一特殊的后社会主义的社会里,个人日常性正在转变成某种不可预测的无常性。尹秀珍作品中对日常的纪念性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变化所造成的日常经验的迅速历史化;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她对个人历史的强调,并在其中发现某种个人的意义与不可重复的独立经验。
与强调个人性作品同时发展的是结合某些具体展示地点的作品,如《洗河》、《布瑞达18号房间》、《餐桌》等。在这类作品中,尹秀珍把公众参与作为作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她通过对特定展示地点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同时利用她对日常性的特殊洞察力和敏感性,把公众吸引到作品中,并参与作品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对日常性知觉和意识被提升到公众集体的对日常性的知觉和意识。公众在这一参与中,不仅完成了作品的目的,而且还把参与延伸到某种对日常的反思和行动里。在这一过程中,公众重新整理了自我的表现形式。在《洗河》和为西门子公司做的作品里,公众在洗被封冻的污染河水和在办公室中对飞行的日常性想象的编织中,公众经验通过这再一次的日常化处理被放大了。她通过这些公共参与性的作品不断收集和经历具体参与人的经验,同时也把这种收集和经历通过具体参与人再返回到他们原有的生活里,从而催生出某种新文化。
在这两类作品中,尹秀珍始终把某种“变化”和“历史”的感觉作为她作品的展示基点。这些“变化”和“历史”构成尹秀珍作品最大的特色。在无限制的变化和急速求新的当代社会里,尹秀珍充满历史和变化的作品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作品中强烈的个人色彩把某种真实的具体性带入到当代生活领域里,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正在经历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深刻变化。在2000年作品《京剧》中,尹秀珍把感受变成了有某种指向性的价值追寻,她直接把北京街头老年人自娱自乐的京剧吟唱刻意展示出来,那种自信和缓慢的吟唱速度和他们周遭的环境急速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些真实的生活和吟唱里呈现的是某种拥抱现在的历史态度,而不是反现在的历史表现。这种拥抱现在的历史态度正反映出中国的当代特殊境遇。它很少怀疑,充满自信,它用某种历史化的象征行为去寻找当代生活的另一方面。当代已经不是一种“发展”和“速度”的代名词,当代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一种正在经历的真实生活。在《京剧》作品中,尹秀珍正在超越某种个人性的因素,试图在公共领域里建立起某种价值。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有这样能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家并不多,尹秀珍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艺术家。